排除规则
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指在刑事诉讼中,对于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,如通过刑讯逼供、暴力威胁等手段获得的供述,或非法搜查扣押获得的物证、书证等,原则上应当排除,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。这一规则旨在保护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及证人的基本权利,防止非法取证行为对司法公正造成影响。
排除规则的关键点:
1. 非法证据的定义 :
包括非法言词证据(如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的供述、证言、被害人陈述)和非法实物证据(如非法搜查扣押的物品)。
2. 排除的理由 :
保护人权,防止非法取证行为侵犯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及证人的基本权利。
维护司法公正,确保证据收集过程合法、正当。
3. 排除的条件 :
证据的取得方式必须违反法律规定。
证据的排除要考虑侵害利益的性质与程度、案件的性质及其危害手段等因素。
4. 例外情况 :
对于非法实物证据,如果可以通过补正或合理解释来符合法定程序,则可能不被排除。
5. 法律程序 :
在侦查、审查起诉、审判阶段发现非法证据,应依法予以排除。
人民检察院有责任调查核实非法取证情况,并在必要时提出纠正意见。
6. 证据排除的影响 :
排除非法证据不影响案件的定罪量刑,但可能影响案件的审理过程和结果。
中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:
法定必须排除的非法证据 :
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被告人口供。
采用暴力、威胁等非法手段获得的证人证言和被害人陈述。
可补正的非法证据 :
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物证和书证,在可补正或解释的情况下可能不被排除。
结论
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,旨在确保司法活动的正当性和公正性。它要求司法机关在审判中不得使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,以保护个人权利和维护法治秩序。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起源和发展历程?
如何判断证据是否属于非法证据?
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不同司法体系中的差异?